通天岩是赣州最著名的景观,虽然距城区有十公里,但有公共汽车到。一般来说,城郊的旅游景点往往是汽车的终点站,或者是纯粹的路过,扔人在大路边,自然有小巴或三摩接着运下一段。在这头一次坐这样的公共汽车:车向西北行,出城不久拐进岔道上山,抵通天岩,等玩回来原地等车,车从岔道拐上正路,继续前行,抵终点,一个郊区村落,回城时,再经岔道口却不再上山去。
通天岩据说是一处发育较典型的丹霞地貌,但与刚刚离开的地貌命名地丹霞山比更壮实一些。也许是因为章贡二江汇合处是比较平缓的地区,忽然岗峦起伏,便有通天之感,其势不能比“绝地天通”的泰山,其高更不能提及真正的雄峰,怕吓到它。所以通天岩的名字,一看就是江南人起的。然而通天岩的确可爱,山不高却有峭壁,山路傍山而转,穿行于山凹间茂盛的林木中,颇有幽深奥奇之感。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里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群,与北方的大规模石窟不同的是这些摩崖是散落的,需要沿山路一处一处地发现: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翠微岩和通天岩;与充塞着大大小小的菩萨金刚的北方石窟不同的是这里的摩崖又以题刻为主,有限的几尊佛像已经斑驳不堪,长满绿苔,而各式的题刻充满着世俗气息,有趣且值得回味。我们到得很早,通天岩除了我们几个差不多没有人,于是可以细读题刻,不久我就发现许多不熟悉的年号,偶尔才能撞见嘉靖万历、嘉庆咸丰,从题刻的内容和自己的记忆里挖掘,认定那些不熟悉的年号大约是两宋期间的,然而它们竟比年代近的题刻更清晰。回京查了一查:
有题刻书:元丰四年八月十五日,应在北宋神宗赵顼,即公元1081年;
“钟陵某汝阳某大梁某太原某同谒玉岩行先阳先生薄暮冒雨而还崇宁元年三月中*题”,应为北宋徽宗赵佶,即公元1102年。
有题刻书:宝庆改元,应为南宋宋理宗赵昀宝庆元年即公元1225。
“绍定戊子孟厦江司都陈世雄奉王命提兵收剿峒寇”后面是写陈司都公干之后消遣。绍定戊子年为南宋宋理宗赵昀绍定元年即公元1228年。
“宝佑丁巳四月甲子清苑赵孟*古杭郑铸番江甘梦英庐陵杨通中席信应登龙豫章冷应元偶以公服事同游于此”。宝佑西巳年为南宋宋理宗赵昀宝佑五年即公元1257年。
在通天岩的最前面是阳明山人王守仁的题刻:随处草木佳,岂必故园好。山顶则是阳孝本先生的墓。新修的碑写有: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居士赣州人,生于北宋宝元二年(神宗赵顼,1039),熙宁(神宗赵顼,1068-1077)年间在汴京上庠就读,后携国家藏书归隐通天岩二十余年,宣和四年(哲宗赵煦,1122)卒于通天岩。绍圣元年(哲宗赵煦,1094)苏东坡被贬岭南,留于赣州月余,曾访阳教本,现有后裔居住赣州。1996年10月重修墓。
等我们沿原路下山时,与许多上山的当地游客相对而行。再看那大片大片的题刻,感到文字的力量一点也逊于塑像。